“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仙山出好茶。”
历史上许多名茶都出自禅林寺院
每年清明前后
出暖花开、碧螺飞翠、新雨吟香
杏花烟雨江南的太湖边酝酿着一种淡雅的茶香
中国十大名茶中 由皇帝赐名的碧螺春开始采摘
苏州大观音禅寺的师父们和西山岛的茶农一起
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每天上山采摘新茶,挑拣茶叶,烘焙炒制
做出数量不多的碧螺春禅茶
在劳动中进行修行
今天跟着苏州大观音禅寺的师父们来采、拣、炒
来品品这明前碧螺春
感受一下生活禅最淳朴本真的一面
坐落在洞庭西山的苏州大观音禅寺古称“花山寺”
始建于南朝元嘉二年(公元年)
是中华最古老的观音道场
自古寺庙僧人便在寺庙周围种植碧螺春禅茶
以供寺院礼佛、敬客、修禅所用
直至今日
如意大观音莲台下的山坞之内
还保留着漫山遍野的禅茶古树
在大观音脚下的净土中静静生长
于四季轮回中沐浴般若佛光之普照
聆听梵语声声之佛法
感沐晨钟暮鼓之灵气
独得太湖云雾之滋润
吸纳奇花异果之香气
独具佛香、清香和果香
被列为“茶中仙品”
碧螺春要摘的早,采的嫩
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
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每天清晨做完早课
踏着 缕阳光
苏州大观音禅寺的师父们开始上山
来到如意大观音脚下的茶园采茶
碧螺春只采取茶树刚刚生出的小小嫩芽
师父和义工们每天手不停歇
大约平均每天每人也只能采摘3斤左右
站在如意大观音脚下
听着袅袅佛乐
地沉浸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
以一颗澄净平静的心与每一个芽尖相遇
因缘际会
指间相逢
一采得定
终为禅茶
碧螺春的芽尖极为娇嫩
必须在采摘当天现采现炒
不能隔夜
中午师父们从山上下来
简单地用过午斋之后
就在简易的茶棚里开始挑拣
上午的采下来的青叶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
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
保持芽叶匀整一致
按照 明前洞庭山碧螺春标准
真正一芽一叶的挑拣方式
成品洞庭山碧螺春一斤
约由6万个芽叶组成那是毫不夸张的
凝神静气的坐在那里几个小时不动
一个一个地挑拣青叶
也是师父们修行定力的一种方式
心无挂碍、不焦不躁
杀青
需要锅温°C左右时
将茶叶投入锅中
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
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
揉捻
要求锅温70°C以上
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
边抖,边炒,边揉
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
条索逐渐形成
搓团
当茶叶达六七成干时
锅温在50~60°C时开始搓团
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
不时抖散,反复多次
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
烘干
锅温约30~40°C
且当达叶达八成干左右时
采用轻揉、轻炒手法
达到固定形状,蒸发水分的目的
在机器化横行的现在
碧螺春还坚持采用手工方法炒制
苏州大观音禅寺的碧螺春禅茶
更是坚持古法注入了师父们的亲手加持
炒制碧螺春禅茶必须做到
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
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杀青、炒揉、搓团、培干
这些工序要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个不同的温度
师父们只需要他的那双手感知
修行也如同这炒茶
在变幻无常、烦恼焦煎的尘世中
去感受生命的真谛
拨云见日
明心见性
结束接近十个小时的劳作
如意大观音脚下的碧螺春禅茶终于出锅
银绿隐翠、叶芽幼嫩
白毫毕露、卷曲如螺
的茶形
相传就是唐朝时
洞庭西山僧人受佛像上螺状头发的启发而独创的
静为佛之首
空为佛之本
苦为佛之身
隐为佛之理
欲守佛道
必参苦禅
欲破苦念
必习苦茶
佛是茶的升华
茶是佛的禅心
坐禅时,放一杯茶在身边
在清香与回味中去体会佛法的
清、敬、和、寂
每年春天新茶采摘
都会有信众来到寺院
请几斤禅茶回去
一则
佛经云”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在自己享受清香袅袅的茶香的同时,又能以茶资布施寺庙供养僧宝,为自己种福田、培福祉。
二则
寺院的禅茶伴随着寺庙的晨钟暮鼓日生夜长,天长日久皆有佛性。朝暮之间以禅茶为茗,可开智慧、定禅心。
三则
古语有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禅茶作为佛礼馈赠亲朋好友,广种善因、自得欢喜。
春分之后碧螺春才开始正式全面采摘
由于每日采摘数量有限
前几日结缘的禅茶正在陆续为您寄出
敬请师兄耐心等待
现在苏州大观音禅寺处于重建之中
寺庙主体初步落成,仍有大量工程有待建设
为募集善款支援寺庙建设
并将菩萨的吉祥祝福广泽众人
特将供佛敬客所用的
如意大观音脚下碧螺春禅茶
挑选出斤“明前”上品
结缘给有缘善信
您的善款将直接用于寺庙各项建设。
在品尝碧螺春茶香的同时
您也为苏州大观音禅寺的重建添砖加瓦做出一份贡献
为自己种下一方福田
如意大观音脚下的“碧螺春禅茶”
半斤装(g)
二两装(g)
半两装(25g)
如意大观音脚下的禅茶产量有限
有缘善信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白癜丸价格在哪个价位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