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神曲、麦芽
山楂:性温,味甘,酸,归肝,脾,胃经,用于消食健胃,活血化瘀,驱虫。
麦芽:味甘、平,归脾、胃经,用于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神曲:甘、辛,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三种药材的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泽泻、泽兰、泽漆泽泻:性味甘、寒;入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泽兰:性味辛,温,有大*;入肺、脾、肾经;功效:祛风湿;温中祛寒;止痛;杀虫。主风湿麻木;关节痛;麻风;胃痛及感冒;流感发烧;肠道寄生虫。
泽漆:味辛、苦,性微寒;归肺、小肠、大肠经;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杀虫。
这三种中药材的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茯苓、赤茯苓、茯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赤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膀胱经;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
茯神:性味甘淡,平;入心、脾经,功效:宁心、安神、利水。
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 安神、其他作用弱。
柴胡和升麻柴胡:辛苦寒,肝胆经。其性升散可疏少阳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用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归肝经疏肝解郁;又散升阳举陷。
升麻:辛甘微寒。肺脾胃大肠经。解表药中的清热解*药,尤善解阳明热*;又可发表透疹。最为麻疹之专药。升提中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
附子和干姜附子:辛甘热。有*。心肾脾。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且可散寒止痛,治寒痹疼痛较剧者。回阳救逆配伍干姜,补肾阳配伍肉桂。
干姜:辛热。脾胃心肺经。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脾胃寒症;入心经,回阳通脉助附子回阳救逆;兼入肺经,温肺散寒化痰饮。
肉桂和桂枝肉桂:辛甘热。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有引火归原,益阳消阴之功;又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治沉寒。
在补气血方药中,适配肉桂,还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功效。
桂枝:辛甘温。心肺膀胱经。解表特点:风寒表实无汗证,表虚有汗证;又可温经通阳,行里表达,有温通一身阳气,流畅血脉的功效。
丹参和红花丹参:苦微寒。心肝经。活血化瘀要药。广泛治疗各种瘀血病症。性寒,又可凉血,以血热瘀滞用为佳,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不过丹参没有补血功效。活血调经,为妇科要药,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红花:辛温。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除治疗妇科经产诸证外,尚可治疗癥瘕积聚,胸痹心痛、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之证。
天麻和钩藤天麻:甘平。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因作用平和,凡惊痫抽搐、眩晕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为治疗眩晕的良药。素有“定风草’之称;又可祛外风,通经络,治疗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钩藤:甘微寒。肝心包经。息风止痉,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因作用缓和,亦多用于小儿。又可清热肝热,平肝阳治疗肝火头痛、肝阳眩晕。
大青叶、板蓝根大青叶:味苦,性寒;归肝,心,胃,脾经;功效清热解*,凉血消斑。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清热解*,凉血,利咽。
共性为清热解*、凉血功能;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
人参、*芪、*参和甘草人参:甘微苦微温。心肺脾经。大补元气,治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之重危证候的要药。脾为生化之源,肺为主气之脏,元气旺盛则脾肺之气自足,故可补脾肺之气,为治疗脾肺气虚之主药。元气充沛,又可生津、安神、生血、摄血、壮阳,故为治虚劳内伤 要药。
*芪:甘微温。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惟一的一味补气升阳药;补肺气,益卫气固表止汗;补气利水消肿;又能补气以托*生肌。
*参:甘平。脾肺经。善补中气,又益肺气,为脾肺气虚常用药;气能生血,气旺生血,气旺津生,所以又有养血生津之效。功似人参,可代用。不如人参大补元气,且药力薄弱,故重证,急证仍需用人参。
甘草:甘平。心肺脾胃经。性平,作用平和,此时作用取决于五味,体现了甘味药的特点。甘补:益心气,补脾气;甘润:润肺祛痰止咳;甘缓:缓和药性,缓急止痛;甘和:调和脾胃;甘:能解*。
白术和苍术白术:苦甘温。脾胃经。甘温补气,枯燥健脾,未补气健脾的要药;燥湿利水,脾虚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证用之甚宜;固表止汗安胎,均与补气健脾作用有关。
苍术:辛苦温。脾胃经。辛散苦燥力强,内燥中焦湿浊健脾,外祛风湿发汗解表(内湿外湿)。风湿痹症胜湿者,外感风寒夹湿尤宜。富含VA,治疗夜盲症。
荆芥和防风荆芥:辛温,肺肝经。透散力强,兼透诊消疮,治疗麻疹初起,疹出不透,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炒炭又能止血,治疗吐衄下血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经。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中润剂”,善治外表感证兼关节游走疼痛者;胜湿止痛,治疗风湿痹痛;止痉,治疗破伤风证。
桑叶和菊花桑叶:甘苦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肝,养肝明目。疏散风热力强,治疗外感风热,咳嗽身热者;减轻肺润燥,治疗肺热燥咳;又能平抑肝阳,凉血止血。
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经。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目赤昏花。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目赤者;长于清肝、养肝、平肝、明目力强;兼清热解*,治疗疔疮肿。
大血藤和败酱草大血藤:苦平,大肠肝经。清热解*,活血消痈,祛风止痛,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痛经、闭经等
败酱草:辛苦微寒,胃大肠肝经。为治肠痈要药,又治疗产后瘀阻腹痛。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方阅读
大*市场分析
进口中药材之番泻叶
红花市场分析
进口中药材之西红花
李飞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