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母亲河源头大揭秘探寻沩江北源,看水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nvrenjkw.com/nxzx/4012.html

编者按:沩江是宁乡母亲河,南源起于扶王山西麓,北源起于沩山乡沩水源村皇田冲,干流在宁乡境内长公里,流经17个乡镇(街道)和两大工业园区,以一江碧水养育了楚沩儿女,润泽了楚沩大地。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四个打造”战略部署,坚决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沩江流域便是 代表性的区域。

围绕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主题宣传,本报从即日起,推出《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沩江行》大型融媒体专题报道,围绕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守护一江碧水”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深入沩江流域各乡镇、街道、园区一线采访、一线体验、一线见证、一线直播,通过讲故事、作对比、话变化,充分展示推进沩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以及给老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幸福的现代化宁乡营造更加浓厚氛围。

“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在沩山不见山。”

沩山,向世人孜孜不倦呈献的是清晨的悠悠云海,是源头银河九天的瀑布,是林中松针露水,是山顶一抹逆季杜鹃红……

“两岸青山,雾锁丛林。一汪清溪,蜿蜒而下。”沩水北源位于沩山乡沩水源村皇田冲崇山峻岭之中,清澈的小溪终日流水潺潺,且歌且舞顺流而下,流经沩水源村、沩山社区、沩峰村、祖塔村,入青羊湖。这条哺育万宁乡人的母亲河一路敞开胸怀接纳大小河流,横穿宁乡全境 汇入湘江。

近日,我们来到沩山乡沩水源村皇田冲大沙坪,探寻沩江北源,拉开了《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沩江行》大型融媒体专题报道的序幕。

市融媒体中心“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沩江行”专题采访报道组记者在沩江北源合影留念。

青山如黛,鸟鸣林静

母亲河源头美如画

我们一早从宁乡城区出发,驱车70余公里,来到沩山乡沩水源村车辆无法再前行的地方,下车后,沿着一条用石块铺成的山路继续向源头进发。一路上,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相伴,我们拨开溪边的青草野花,看到整条小溪全是用麻石堆砌而成,溪底石块的缝隙处不时有螃蟹悠然地吐着泡泡。

青山如黛,鸟鸣林静,野花摇曳,流水潺潺……我们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

不知不觉走过近2公里的山路,我们终于来到沩江之北源——宁乡与安化交界处的皇田冲大沙坪。凝视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下,一口长不过两米、清澈可见底的四方井,井的一边几方巨石安然而坐, 的一块石头上,“沩江源”三字遒劲有力。我们忍不住惊叹:这就是宁乡母亲河的源头!

“我们沩水源村就是因为村子坐落在沩江源头而得名。”给我们带路的沩水源村兴山组村民高友芝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年,时任宁乡县县长虢正贵在沩水源村书题的“沩江源”。

“我在此土生土长50多年了,我也不知道这口井存在多少年了,从来没有看到这口井干涸过。村子里的人都是喝这口井流下去的水,山下的多亩农田也是靠这口井灌溉。”高友芝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流传在当地的沩江源的传说。

据传舜帝南巡到达大沩凌云处时,他爱女有妫氏发现下面这个山冲清泉迸出,草绿花红,便留居于此,并将自己的名字“妫”以水漂为依据,称当地为“沩”,有妫氏在此结婚生子,开田耕种,故曰皇田冲。皇田冲历史悠久,现存于法国及日本的两件商代文物虎食人卣就是从这里出土的。皇田冲右侧顶端是大沩凌云、镜子石和巷子口滑翔基地起飞点,左侧顶端是在巨石上留有马蹄足迹的天马山,出口处是留有美妙传说的清静庵。周边三里之内有芦花瀑布、狮子石等。由于村民长期的植树造林和注重环境保护,使这里余亩山林早已绿树成荫,山间拥有百余种树类,罕见的鸟不落、山苍子比比皆是,牛口刺、大青叶、小竹笋、金芥菜等野菜及弥猴桃、小山梨、野山莓等野果漫山遍野,还有采之不尽的淡竹叶、金银花、马蹄香、*精等名贵山药。林间百鸟欢歌,蛇蛙追逐,流水潺潺,让人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之感。

高书仕(右)在沩江北源清除杂草。

众志成城,精心呵护

河道水质达Ⅰ类标准

沩江上游从沩水源村一路逶迤而下,汇入青羊湖,沿线有30.8公里,每年一到主汛期,经常会下大雨涨水,退水后,河道沿线就会漂浮枯枝杂草或垃圾。沩山乡的“百姓河长”和环保志愿者成为了这段流域的“清道夫”。

从源头沿着溪流向下走,我们来沩水北源桂花组段,看到当地百姓河长*求良、志愿者唐英俊一行人正在烈日下巡河、开展“净滩”行动。

今年61岁的*求良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告诉我们,他是该乡7名百姓河长之一,年4月20日,该乡组建志愿者队伍,由最初7名河长发展到现在拥有志愿者50多人。

“我们沩山是全国文明卫生乡,每年来这里的游客很多。我们每个月组织5次义务巡河,对30多公里的沩水河道开展净滩行动,阻止乱丢垃圾、非法采砂、电渔等破坏水资源环境的行为,要给游客留下好印象。”*求良说。

保护源头植被,让青山永驻;清洁村庄河道,护绿水长流。温婉清澈的沩江水,从源头的水井中汩汩而出,携带着大山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路向东奔流不息……

“今天上午刚捕捞上来的‘米鱼’,元/公斤,卖了元,供不应求啊!”该乡祖塔村小龙组村民杨爱华送走了前来购买新鲜小鱼虾的顾客,高兴地告诉我们。

沩水从源头蜿蜒而下,在小龙组域内注入*材水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鱼也是如此。每到春夏之季,良好的水质吸引了众多鱼类溯流而上产卵。大量小鱼小虾破卵而出后,聚集在沩水流入*材水库的祖塔村河段。因鱼虾刚孵化不久,鱼身仅米粒般大小,当地人形象的称之为“米鱼”。

“这些年环境卫生、水质越来越好,鱼的种类多了,味道也更鲜美。环境保护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这个搞卫生就跟‘炕鱼’一样,要耐得烦细心搞一直坚持下去。”杨爱华告诉我们,如今她家里修好了三级化粪池、发放了垃圾桶,每天出门就是青山绿水好空气,生活很舒服。

“今年,*府投入近6万元,对小龙组域内长约1.8公里河道进行修整,并结合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苗株,全部播种花籽。”祖塔村百姓河长杨记强介绍,记者也看到,河中流水哗然,堤上绿草荫荫、鲜花盛开,成为该乡一处精品示范河道。

据了解,近年来,该乡通过建立河道管理保洁队伍,结合基层*建聘请“百姓河长”制度,实行群防群治,建立了河道保洁长效机制;通过护砌垮塌河堤、清淤疏浚河道、绿化美化岸线等措施修复水生态环境;组成联合力量对河道挖砂、沿河两岸非法生产、违章建筑、电鱼*鱼等行为进行打击和整治,并通过畜禽规模养殖场退出、改厕、垃圾分类减量等有效措施的实施,打造出了“一水一路”生态美丽乡村观光带。

“目前,沩山乡境内所有河道的水质为I类标准。”沩山乡副乡长易开明告诉我们,年复一年的日常清理和沿线的居民自觉保护意识,让沩水北源水流清澈,而近年来沩山乡全域禁止规模养殖、改水改厕力度加大、增加沿线绿化面积,打造示范河段、小微水体示范片等一系列举措,也让沩水母亲河水质从源头开始得到保障。

“乡里一直不断进行宣传,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群众也积极参与进来,以前在河里洗衣服洗菜的现象再也没有了。去年我舅子的一位战友来沩山避暑,说我们好幸福,羡慕我们每天生活在这样好山好水的环境里,今年他还会来。”*求良说。

以水为媒,产业兴旺

“沩山三绝”盛名远扬

一江碧水不仅哺育了一方人民,更滋养了一方土地。

而居住在此的村民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使用最原始的食材,用沩江水泡茶叶、煮擂茶或加工豆腐,人们常把这三者称为“沩山三绝”。

“芦花水,打豆腐,口味美,长精神。”在沩山一带,这民谣广为流传。道出了沩山豆腐风味独特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地水好。今年74岁,打了60年豆腐的贺建胜说,“其实沩山乡的豆腐好,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沩江水。出了沩山乡,即使你用一样的材料和做法,也是做出不出这么可口的豆腐的!”

“我们沩山人加工豆腐时,用的都是上好的山泉水,尤以芦花瀑布水 ,好水当然制出好豆腐。如果把沩山豆腐带到别的地方做成菜,味道还是要逊色不少,其主要原因还是在水——做菜时用的水比沩山水要差许多。”

贺建胜正在手工制作豆腐。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沩山的山水孕育的“沩山毛尖”,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成为这个西部乡镇的支柱产业。

“我家种了4亩茶叶,妻子在家打理,每亩年收入1万多元,我自己还在湘茗茶业上班,工资每个月有0多元。”八角溪村村民李学良介绍,搭帮这一方好山好水,乡里的茶叶、*桃、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如今家家通上了水泥路,户户盖起了小洋楼,大家的收入水涨船高,幸福感不断提升。

像李学良一样,依靠茶叶产业谋生的茶农有一万余名,占全乡人口的三分之二。目前,沩山拥有5家规模茶叶种植加工企业,开发了红茶、绿茶、毛尖、黑茶、*茶等多个品种,最贵的茶可卖到1万元一斤。

“依托沩水源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们的茶叶产业和水产业目前都做得比较好,年茶叶的产值突破了万元,水产业的产值也突破了万元,而今年的形势比去年更好。”湖南沩山湘茗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胜标向我们介绍,沩山茶园总面积2万多亩,年产茶20万公斤,产值达3亿元。

在沩山不仅有好茶,还有沩山豆腐、沩山擂茶以及桶装水产业,在这里以水为媒的绿色产业生机盎然,而源头活水有这方人民的守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成为生动现实。

亲历者说

做沩水源头的“愚公”

我叫高书仕,家住皇田冲,很多人叫我沩水源头的老“愚公”。

我出生在年,新中国成立的那个年头,长大后,成了一名光荣的护林员。数十年的时间,在沩水源头的深山沟,组织当地村民种植柳杉等树苗50多亩多株,现在这些树苗不少都已长成50多厘米的参天大树,成就了这一片青山绿水。

从护林员岗位退下来后,我又向村*总支主动请缨担任村民小组长。有人劝我60多岁了,还有些残疾,该退休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作为一名40多年*龄的老*员,我有责任带领皇田冲村民保护好母亲河源头的水源和环境,又怎能闲着呢?在村民信任支持下,我当选为沙山组组长,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我和组里6位*员进行了数十次沟通,跟在家的村民进行了上百次探讨,与在外务工人员通了近千次的电话,皇田冲开发保护计划终于获得了村民一致的支持和认同。为了让开发保护早见成效,我带头义务投工余个,把两个儿子给的2万余元供养款全部捐给工程;有一次督促环境卫生,我不慎掉入河中,摔伤了手臂;还有一次规范防火道时,我被挖机伤了右腿,住院半个月。对于这些,我从不抱怨、从不计较,所花的医疗费用也是自己承担。

我的付出和努力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村民纷纷加入,义务投工多个,捐资多元。通过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文明皇家冲、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对接旅游景点,如今的皇家冲,曾经荒山变成绿洲,贫脊土地变盘山公路,家家庭前树翠花红、小溪流水潺潺,成了风景如画、游人如织的美丽沩水源。当初许下的承诺成为现实,今后我愿一如既往的做沩水源头的“愚公”,带领沩水源的乡亲们奔向越来越美的小康。

百姓心愿

把皇田冲融入沩山的旅游环境

百姓河长和环保志愿者在沩江河中捡拾垃圾。

“作为世代生活在母亲河源头的人民,我们现在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qingyea.com/dyjg/11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