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早读材料名句文言实词觉

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早读材料

一、情境式默写(自我检测,然后背诵)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地区,64篇

1.《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中“”一句,描写鹏背之广;“”一句,描写鹏翼之大。

2.《逍遥游》第二段,在汤和棘的对话中,“”一句,体现了鹏凭借旋风可以高飞。而斥鴳竟然对之加以嘲笑,面对二者的思想境界,庄子感喟道:“____。”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贴在地上,这是因为“”。

4.庄子《逍遥游》中,用“”一句指出蜩和学鸠所飞之低,又对斥鵁认为“”就是飞的最高限度给予一定的嘲权。

5.庄子《逍遥游》中,先写蜩与学鸠以自己的飞行和休息来嘲笑大鹏,发出“”的疑问,再写斥安鸟以自己的飞行来嘲笑大鹏,发出“”的疑问。

6.《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和“”的不足,尚未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7.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游,只有做到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才算逍遥游。

答案:

1.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此小大之辩也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水浅而舟大也

4.抢榆枋而止翱翔蓬蒿之间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而)彼且奚适也

6.犹有未树也犹有所待者也

7.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北京、山东、海南地区,58篇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是一个“疾”字,他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外因,全面地总结了楚国腐败黑暗的*治环境。

(2)《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人在穷途之时,会呼天,受伤害疼痛时会呼父母。这“呼天”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天敬祖的天命观。

(3)“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屈原遭受了不公正的际遇,表明了屈原“怨”的原因。

(4)“穷”则“怨”,“怨”则“歌”,于是司马迁作出推断:“_________,________”,把《离骚》与楚国黑暗腐败的*治环境下屈原的主观感受紧密地联系起来。

(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陈述先王之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内容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6)所谓“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离骚》善用比喻的表现手法的评论,也就是说屈原善于以平常的、眼前的事物为喻,表达重大深刻的道理。

(7)《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高洁情操进行了充分的赞美,“______________”一句说他自动远离污垢;_____________”一句用判断语气,肯定了屈原是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人,

(8)《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一句用蝉来比喻,表明屈原远离世俗污浊的高洁品质;“____________”一句将屈原志趣的高洁与日月类比,对其进行高度评价。

答案

(1)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8)蝉蜕于浊秽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二、文言词语积累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一)

14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例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例2、厉王虐,国人谤王。②毁谤,中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诽,背地里议论。讥,微言讽刺。刺,指责,斥责。以刺世事。)

15①抚养,养育。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妻子。(同“字”。)

②安抚,安定。例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例2、以宽徭役,保士民。(《盐铁论》)

③依靠,依仗。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湖北卷,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16①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②显露。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引申为“公开地”,子悟曰:“噫!是盗矣。”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

③突然。例1、澭水暴益。例2、重荣起于*卒,暴至富贵。(全国Ⅱ卷,安重荣从*卒开始发迹,突然达到富贵。)

例3、子何绝我之暴也?(福建卷,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④猛然。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⑤欺负,欺凌;侵害。例1、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上海卷,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例2、并皆暴犯百姓。

⑥徒手搏击。近城有虎暴(祸害,祸患)不敢暴虎。成语:暴虎冯河

17①答复,回信,回应。例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蔺列传》)例2、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全国卷)

②批复,批示,批准。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模拟卷,《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引申为“应允,同意”。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新课标卷,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

③告诉,告知。例1、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例2、公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湖北卷,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18①山坡,斜坡。例1、陂南陂北鸦阵寒,舍西舍东枫叶赤。(陆游《思故山》)例2、牛羊已归去,残照满山陂。(宋张耒《岁暮书事》)②水边,水岸。莽莽苍波兼宿雾,纷纷白鷺落山陂。(宋陈与义《自*岩县舟行入台州》)③池塘,水泽。例1、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陂杏花》)

19①败退,败逃。例1、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例2、佯北勿从。(敌人假装逃跑,不能追赶。)②败逃的人。追亡逐北。

20①糊涂。先生老悖乎?②谬误,荒谬。例1、以此任物,亦必悖矣。例2、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③违背,抵触。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其余义项略

21①遭受,蒙受。例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例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贾谊《论积贮疏》)例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湖北卷,料想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②通“披”,穿。将*身被坚执锐。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义。(《柳毅》)③通“披”,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④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⑤加于,加在……之上。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p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幸,承蒙。齿发,谦称自己的身子。承蒙您加惠于我,(我)怎么敢辜负(先生的)恩德?)

22①推究,考察。例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与?例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湖南卷,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②依照,根据。

23①并列,并排,紧挨着。例1、鳞次栉比比肩接踵比邻(近邻)而居。例2、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货场牧场相邻,盗贼就绝迹了。)例3、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全国Ⅱ卷,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②等到。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比至南郡。(《赤壁之战》)

③齐等,同等,与……一样。例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例2、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上海卷,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

④亲近,接近。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

⑤勾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结合,团结)例2、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宁夏海南卷,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勾结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

⑥近来,接近。例1、比得软脚病。例2、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江苏卷,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非常震惊,下诏书责备:“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又如: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或连年);比际(此时,这时)。

⑦接连,连续,频频。例1、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连年)蠲(juān,减少),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江西卷,处在今天的世道,不用说同前代相比,就同英宗、孝宗二祖时期,一年比一年减少,一年比一年减免,也令人觉得有今古之巨大差别啊!)例2、若依其贫老邪,耄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全国Ⅱ例3、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江西卷《史记·汲卷,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黯列传》,汲黯返回之后,禀报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例4、始至之时,岁比不登。(苏轼《超然台记》登:丰收。)

24①指示代词,那,那些,那里。例1、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例2、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08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那些愚蠢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抛弃九族,疏远自己的兄弟,想用这种方法来使自己独占利益。)

②别人,对方,与“己、我”相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5使。例1、俾入县庠。俾众周知。例2、江浙行省参知*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湖北卷,江浙行省参知*事石抹公听说了这事非常赞赏他的义举,在郡内下令免除他法律规定的徭役,使他们没有什么要上缴的。)

例3、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年浙江卷)

三、拓展阅读,借鉴提升

《觉醒年代》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年至年间,以《新青年》杂志为基本叙事线索,有效串联起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建*史上闪闪发光的名字,也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热血青年追求真理探索新知的历史过程。豆瓣评分高达9.1分。

《觉醒年代》呈现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为寻求救国之路,挥洒一腔热血的应该有的样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样子深入人心。它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

他们不躺平,不仅不躺平,他们还是真正地在奋斗,以命相搏。

所以我们也应该不懈努力,为自己的前途拼搏一把。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觉醒年代》

适用主题:学会自省,与时俱进等,原句出自《礼记·大学》。

2、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鱼龙混杂、包罗万象,机遇与风险并存。

——《觉醒年代》

适用主题:危与机的相互转化,乐观的态度等

3、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觉醒年代》

适用主题:青年精神,青春奋斗等,原句出自李大钊的《青春》。

4、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

——《觉醒时代》

适用主题:自律,坚守本心等

5、我愿意当这个急先锋,九死而不悔,虽千万人吾往矣。

——《觉醒年代》

适用主题:无私奉献,榜样的力量等,原句后半部分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6、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觉醒年代》

适用主题: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等,原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忆重庆谈判》。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觉醒年代》

适用主题: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等,原句出自《论语·卫灵公》。

8、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

——《觉醒年代》

适用主题;锤炼自我,勇于追求理想等

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觉醒时代》

适用主题:时代发展,青年力量等,原句出自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10、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觉醒年代》

适用主题:追求高远志向,奋斗拼搏等

1、陈独秀

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第六、科学的而想象的。六条标准,总的来说,就是科学与民主。要造就一代新青年,唯有用科学和民主并重。科学与民主就是检验*治、法律、伦理、学术以及社会风俗和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准绳,凡是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遗留、圣贤之垂教、社会之崇尚皆不值得提倡。

02、蔡元培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03、李大钊

“勇往奋进以赴之”

“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相期吾少年,匡时宜努力”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二)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

(02)滥用其强如何不亡

山东考生

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印证了这个道理。滥用其强,如何不亡?

遥想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中原,何其强大?但是秦王朝滥用其强,制严刑峻法,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最终陈涉起兵,全国响应,使秦王朝没能延续万世,二世而亡。究其原因,不是陈涉多么强大,恰恰相反,弱小的九百兵卒,没有武器,没有谋士,一朝反抗而使强秦灭亡,人们都知道疯狂的代价必是灭亡。

德国希特勒不可一世,宣扬沙文主义、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屠杀犹太人,最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德国法西斯难逃灭亡的命运,希特勒也畏罪自杀。

曾经的苏联也很强大,他们忘记了很多前车之鉴,没有记住历史的教训。对内,违反经济规律,盲目与美国进行*备竞赛:对外,入侵阿富汗,陷入战争泥淖,结果大厦倾倒,苏联解体,加盟国分崩离析。

当前的美国也很强大,维护美国世界霸权有三个支柱——美元、*事和科技。现在他们还能够维持摇摇欲坠的强大,但是他们有二十多万亿美元的公共债务,自身财*状况并不理想。美*四处欺凌各国人民,在多国发动战争,树敌太多,虽然强大,也难逃多方谴责。美国在高科技方面也被中国和欧洲所追赶,比如,中国的量子科学、5C技术、高铁技术等,一个一个都超越了美国。

试看21世纪的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们预言,那将会是讲究仁义礼智信的世界,是和平、和谐、安宁的世界,容不得美国新权主义的胡作非为。

滥用其强,必遭灭亡。

有一种“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说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中国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那是自取灭亡的老路,我们是和平崛起,我们会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

立意准确,辩证深刻。考生准确理解了作文材料的意思,选择“滥用其强,如何不亡”作为论点,又与“修昔底德陷阱”结合起来论述,富有深刻的思辨性。

思路开阔,表达有力。考生语言表达优秀,行文干脆利落,善于使用富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论证,短语多,一语中的,语言富有逻辑性和张力。

语言中肯,概述耐读。本文罗列古今中外的事例,概述历史,论述观点,视野宽阔,思路深广,对于貌似强大者的分析入木三分,有理有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qingyea.com/dyjg/12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