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新昌县穿岩十九峰山顶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有多户村民依山而居,30多年来他们曾以茶为生,将大佛龙井推向世界。
今年38岁的梁本超先生就出生成长在这茶乡里。
梁本超,东家ID:茶二代超哥,大佛龙井制作手艺人。
提起回归茶乡,超哥的声音中透着难以掩饰的兴奋,“我想让村子里的茶园继续盛产,让品茶人喝到真正的好茶”。
关于大佛龙井,超哥的家乡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妇人住新昌大佛寺旁的大佛寺村,一天夜里去大佛寺,忽见大佛起身走到大殿外摘了几颗树芽泡饮,芳香扑鼻。妇人醒来找到这些茶树,依法采制泡饮,果然香高味醇,因此被称为“大佛茶”。
传说虽美丽却也许经不起细细考究,而成就大佛龙井的除了海拔米以上的高山茶优质基因,更多的是来自茶农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茶,是新昌县农民的经济命脉,山区家庭70%的经济收入源自茶叶。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大佛龙井。
“白天采摘夜晚炒制,秋天播种茶苗,春天采摘茶叶,春茶期间茶农特别辛苦,不管暴雨还是烈日,都在茶山上辛勤采摘,优等的龙井一个采茶工一天最多能采摘下6斤的青叶,晚上还得炒制完采摘下来的青叶,每天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而4斤青叶才能炒制1斤龙井茶,”在超哥的记忆中,伴随他成长的,除了清逸的茶香,还有母亲那灵巧却粗糙的双手。
超哥的母亲是新昌县有名的炒茶王。在超哥十来岁的时候,西湖龙井村有个师傅来附近传授龙井茶的炒制工艺,他的母亲敏锐地察觉到将自家采摘的青叶炒制*井茶比把青叶卖给茶厂做成朱茶能带来更好的收入。由于当时家里经济拮据,没有能力当面请教师傅,超哥的母亲辗转多次向一位在杭州师傅那里学了艺的外村亲戚悉心讨教学习,然后回家用心摸索。凭着勤劳和聪慧,不久之后超哥母亲炒的茶叶已经远近闻名,收购茶叶的商贩很多时候都会特地上门收购,碰到没炒好的时候还会等着拿货。
“当然成功没有捷径,尤其是像手工炒制龙井茶这种忍着烫伤把手放在—度的铁锅里而且长时间连续的操作,虽然隔了一层薄薄的茶叶,但仍然难免烫伤,满手水泡的痛苦有多少人能够承受?而且母亲为了炒好茶叶杀青的时候都不带手套炒制。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到了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愿意手工炒制大佛龙井了。”
已为人父的超哥永远忘不了儿时父母为了养育一双儿女的辛苦付出,茶园是他们的希望,他们那样精心呵护着茶苗,忍受烫伤来炒制茶叶,无不是盼着像茶苗一样娇嫩弱小的儿女能够健康成长。根根茶叶中浸透着的是他们那朴实的心愿,父母之爱的责任与担当正是那个年代很多茶农家庭的真实写照……
年新昌县里为了更好地推广大佛龙井,决定在红旗茶厂举办炒茶比赛,镜岭镇领导通过在茶叶商贩那里了解情况,邀请到超哥母亲代表镇里参加比赛,这位以茶为生的普通茶农不负众望获得了 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佛龙井炒茶王。
“随着各个乡镇从事大佛龙井炒制的人越来越多,茶苗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村里各家各户开始引进优质品种栽培茶苗,白茶、龙井43、乌牛早等品种开始在全县推广开来,县里的大佛龙井交易市场也逐渐成为全国 的茶叶交易市场。”几年时间,超哥的母亲已经带出来一百多名徒弟,他们用勤劳的双手不仅维持了生计,更把家乡的大佛龙井推向了世界,让大佛龙井在国内外茶文化节上多次获得金奖。
如今,已经带着父母在城市生活多年的梁本超每年春节回到家乡,总要有一番感慨。随着茶一代们的老去,茶二代的外出务工,甚至已经完全脱离茶乡根基的茶三代开始成长,很多曾经茂盛的茶园也慢慢荒废。“大佛龙井虽终端售价不低,但中间销售环节众多,茶农的实际收入并不多,如此下去,村子里的茶园终将全部荒废,为了让茶园继续盛产,让品茶人能持续喝上更放心实惠的好茶,我这个茶二代决定行动起来……”
如果说茶一代们为了养家糊口开辟茶园,那么茶二代超哥的回归则是希望给整个村子带来更大的收益,变的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曾经恐怖的人工炒茶对茶农的 ,用现代营销方式消解传统售茶渠道的弊端,不变的是“高山云雾出名茶”的新昌 高山茶品质,是茶乡人对每一颗大佛龙井的悉心呵护,还有茶二代超哥那浓浓的乡愁。
大佛龙井百度小百科
大佛龙井产于中国名茶之乡---浙江省新昌县,主要分布于海拔米以上的高山茶区。产品选用高山无公害良种茶园的幼嫩芽叶,经摊放、杀青、摊凉、辉干、分筛整形等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扁平光滑、尖削挺直,色泽绿翠匀润,香气嫩香持久、略带兰花香,滋味鲜爽甘醇,汤色*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风味。在澄潭镇、回山镇、镜岭镇、沙溪镇比较 。
本期作者:迟迟
留言和匠人说些什么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