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纠结先ldquo杀菌rdquo

今天我们来讨论在业界都很经典问题,到底是“先杀虫后灭菌”,还是“先杀菌后杀虫”?

其实在养鱼的过程中鱼难免会出现寄生虫病,对于治疗寄生虫病的用药方法是"先杀虫还是先杀菌?"近年来一直在业界争论不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鱼病治疗传统方法上的做法是"先杀虫后灭菌",但近些年业界又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方法即"先灭菌后杀虫"的说法。

这两种说法谁好谁差呢?我们来看下现两种方法的用药理由:

先杀虫后杀菌:当鱼类被体表寄生虫入侵时,寄生虫会对鱼体表会产生 并出现伤口,而伤口正是细菌入侵感染的重要途径,如处理不及时很易产生各种并发症,所以先杀虫,另外还有一理由是,如果先杀菌再杀虫的话,虫子的腐尸又可能会产生细菌,那之前杀菌消*的作用就可能白费了,所以要把杀菌放要后边。

先杀菌后杀虫: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水平提升,饲养密度也是不断提高,所以相应地投喂量也在增多。从而导致鱼塘底部有机也相应增多,并形成各种有害物质,底部环境往往是处于极度缺氧的状态,氧债不断加大,从而使用水质恶化的机率也在不断的升高,患病和治病也就更加复杂化。

如果仍先杀虫再杀菌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在高密度、高投喂量的养殖环境下,如没有适时对鱼护肝或是鱼出现寄生虫时,这时其体质会很弱,同时有可能伴有肝胆问题出现,这时再使用外用杀虫剂本身对于鱼类是不利的,会加大鱼类的应激性反应。

2.我们在使用外用杀虫药物时,药物与水体反应后很大一部分会抵消水体的还原状态,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这样,就会使得杀虫剂实际使用剂量不能满足杀虫需要,使得杀虫效果减弱。同时在很多情况下,引起鱼类烂鳃的关键因素包括水体环境和鳃部寄生虫寄生所引起,所以,如果寄生虫不能被很好地杀死, 导致烂鳃病无法痊愈,这也是鱼类疾病难以控制的关键所在。

3.鱼在染上寄生虫的时候会分泌大量的粘液来保护自己,过多的粘液其实也会影响到外用杀虫药的效果。

其实还是那句老话,“养鱼先养水”,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使用外泼杀虫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中药科技在进步,我们也可以不在纠结到底是先杀菌还是先杀虫,中药内服,可以双管齐下,不用分先后,岂不更好!

为了水产事业更好的发展

请转发到朋友圈

让更多的养户知道

让我们的水产事业越来越好!

有没有发现最近两年水产不好养,容易生病,用药量增加,其中有条原因也许您是不知道的,国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放到了头等位置。

目前,饲料企业已经不允许在生产中添加抗生素,但病害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寻找有效、经济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养殖业者最急迫的需求。

以下为大家列举了常见的治疗型中药,无药残,无抗药性:

⑴抗细菌中草药:大*、*连、*芩、五倍子、苦参、桉叶、乌桕、松针、地锦草、穿心莲等;

⑵抗病*中草药:大*、*连、*芩、板蓝根、大青叶等;

⑶抗寄生虫中草药:苦楝皮、石榴皮、松针、菖蒲等;

⑷抗真菌中草药:菖蒲、苦参、白头翁等;

作为食物来源,水产类来得更加实惠,且对环境影响较小,渔业营养与其他动物性营养供应是相当的,渔业应成为粮食和营养的核心组成部分。

近年的情况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水产品携带任何致病元素,然而养殖过程中水产品化药和抗生素的滥用,无疑将引起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以及环保问题。中草药在国家无抗养殖的*策倡导下,今年开始大范围使用,在这里我推荐,广大养殖户水产养殖中,尽量使用中草药产品,对治疗烂身,驱虫,保肝,改底调水效果很好,希望帮助更多的养殖户解决化药伤鱼伤水质易反复的问题。

0:12

扫一扫看视频交流养殖知识

让天下没有难养的鱼

长按3秒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qingyea.com/dyjj/10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