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推崇的治感冒第一方

中科公益爱心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80130/6032498.html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 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维C银翘片是市面常见的感冒药,其中的中药组成来源于温病学名方“银翘散”。除此之外,银翘解*片、银翘解*丸也是银翘散常见的中成药剂型。虽说是常用方,但银翘散的配伍与煎服法其实大有讲究,如果知晓其中要点,能让看似普通的方剂发挥出更好的疗效。来文中跟随刘宁医生探寻银翘散背后的诀要吧!

温热病是外感风热邪气致病,其初起风邪外袭,导致卫外失司的证候,应当用辛凉轻解法治疗,以疏风清热,所以辛凉平剂银翘散才真正是《温病条辨》中的 方。其方剂组成是:

辛凉平剂银翘散方

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叶天士所说的“在表,初用辛凉轻剂”的治法中,“辛”,是指药物的味,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表邪的功效。“凉”,是指药性,凉性有清热的功效。“轻”,是指药物的质地,质轻的药物有轻扬升浮、宣透表邪的功效。用辛散、凉清、轻宣的药物组成方剂,就可以达到疏风清热、宣肺透邪的目的。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四·杂说·治病法论》中所说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也是强调治疗上焦肺系的病变要用轻扬宣透的药物。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吴鞠通总结叶天士的临床处方用药经验,制定了银翘散这个方剂。

银翘散这个方剂里的银花与连翘两味君药是凉性,芥穗与豆豉两味臣药是辛味。取臣药的辛味,取君药的凉性,就共同产生了辛与凉的作用。芥穗与豆豉是辛温药,这里只需要它的辛味,不需要它的温性,所以方中银花、连翘的用量是各一两,用量大;而芥穗的用量是四钱、豆豉是五钱,用量小。另外,芥穗与豆豉在辛温药中是比较平和的,温性不像麻*、桂枝那样大,所以在方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取其辛而制其温,取它的辛味,而用银花与连翘的凉性制约了它的温性。就像往开水里兑凉水一样,往少量的开水里兑入大量的凉水, 热水也变凉了,把它的性给矫正过来了。从这四味药的质地来看,银花是花,连翘是外壳,芥穗是穗,也都符合轻扬的原则。这四味药共用,就奠定了辛凉轻剂的基础。

关于豆豉,由于炮制方法不同,药性也有所不同。一种炮制方法是用少量麻*、苏叶与大量黑豆同煮后发酵,所以性味是辛温的。另一种炮制方法是将黑豆煮后发酵、晾晒,在晒时上面盖以桑叶、青蒿,所以性味是辛凉的。银翘散中使用的豆豉是辛温的。为什么说它是辛温而不是辛凉的呢?因为在《温病条辨》中治疗发疹性疾病的方剂“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方”中,为了防止辛温之性太过,去掉了豆豉,可见银翘散中使用的豆豉是辛温的。

学懂、学透温病学理论——

银翘散中以君药银花、连翘与臣药芥穗、豆豉配伍共同组成辛凉之剂,有疏风、清热、透表的作用,给热邪以出路,使从表而入之邪,还从表解,截断了邪气向里传变的道路。方中的其他药物是佐药、使药,薄荷辛凉轻扬,清热透表,辅助君药与臣药透解表邪。牛蒡子辛平,疏散风热,利咽喉。这种患者由于风热邪气上攻,使咽部气血壅滞充斥,往往有咽红、咽痛的兼症,所以用它清热利咽止痛。苦桔梗配生甘草是《伤寒论》中的桔梗汤,能利咽喉,止咽痛。同时,桔梗还能宣肺止咳。银花、连翘、芥穗、豆豉祛邪宣肺就有止咳的作用,再加苦桔梗就更增强了宣肺止咳之功。竹叶寒凉,轻扬宣透,向外清透热邪。竹叶还能下行,从小便中泄热,给热邪找岀路,使热邪从下而去。因为热邪易伤津液,所以用鲜苇根汤煎药。鲜苇根就是鲜芦根,有甘寒清热、保津生津的功效。

银翘散中的10味药共同发挥辛散、凉清、轻宣,疏风清热,祛除表邪的作用,同时兼顾了保津生津,是辛凉轻解法的代表方剂。所以吴鞠通在方论中说:“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此叶氏立法所以迥出诸家也。”

当前有人认为银翘散的临床疗效不太好,这是什么原因呢?不是这个方剂不好,是因为煎法、服法不当或者剂型不符。有人把银翘散作汤剂使用,这种剂型可以用,但是要先用芦根煎汤晾凉后浸泡药物。为什么用凉水泡药呢?因为有些药物里含有淀粉,用热水泡,淀粉就把药的表面黏住了,有效成分就煎不出来了,所以泡药必须用凉水,不能用热水。浸泡20分钟后,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5分钟左右,香气大出,即取服,这样煎服疗效 。

如果煎的时间过长,香气挥发了,反而没有作用了。这就是说,银翘散作汤剂使用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煎法的错误,是因为煎的时间过长而使药物失效。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服法错误,一般的服药习惯是早、晚各服一次,每天两次,夜间不服药。这种服法是不正确的,应当是“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

更多精彩解析尽在本书——

还有一种剂型是丸剂,比如银翘解*丸,或是银翘解*丸中加入羚羊角称为羚翘解*丸。有的制成蜜丸,有的制成浓缩丸,还有的制成颗粒剂。蜜丸的服法一般是一次1丸,每天服3次,效果好不好呢?效果不好。这是因为药量太小,药力不够。蜜丸一般是每丸三钱,就是9g,这9g里有一半是蜂蜜,药量只有4.5g,也就是一钱半,只有原书用量的四分之一,而且蜜有甘缓作用,加上蜜之后,反而把药物的发散作用给牵制住了,更降低了药效,所以一次1丸,每天服三次效果不好。我们的用药经验是突出首次量, 次服4丸,4丸的重量是3g,去掉18g蜜,纯药量是18g,正好是六钱。为了抵消蜜的甘缓牵制作用,服药时用生姜煎汤送服,促进药物的宣透作用。

首次用突击量之后,体温一般都能降下来,症状大为减轻,第二次就改为服2丸,第三次服1丸,夜间还要服1至2丸。羚翘解*丸中因为加了羚羊角,增强了清肺热的功效,所以比银翘解*丸的效果好,用量和服法与银翘解*丸相同。浓缩丸和颗粒剂因为高温加工时间过长,药物的发散作用大部分丧失了,所以疗效最差。

银翘散还有一种剂型,是把银翘散捣成粗末,装在绵纸袋里,制成袋泡剂,用开水冲泡后服用,这种剂型的疗效 。这是因为,这种剂型基本上相当于“煮散”,与吴鞠通用药的原意是一样的。

临床新书推荐

本文作者是温病学泰斗刘景源教授学术继承人、援汉中医医疗队队员刘宁医生。在他与刘景源教授合著的本书中,对中医温病学与疫病学的源流与治法进行了系统阐述,还特别增加了刘宁医生在医院进行新冠肺炎诊疗和救治的经验和思考。

《中医千年抗疫史及新冠肺炎研究与思考》

(点击图片购买)

本书上篇“中医温病学与疫病学发展简史”,系统介绍了数十部有关温病、疫病的古籍,而且对每一部古籍都有较详细的介绍和点评;中篇“温病治法九讲”,从临床应用出发,梳理、归纳了九种温病治法(包含疫病治法);下篇“武汉抗疫阵地战的研究与思考”,则是通过武汉抗疫一线临床观察,阐述作者对新冠肺炎的中西病因、病机、治法的研究与思考,并且有真实案例分享。全书内容非常丰富,读来颇有启迪,对战胜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乃至当今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因库房盘点,中医书院于年4月24日-年5月6日停止发货。在此期间您可以正常下单,我们会于5月7日起按照订单顺序发货。▼往期精彩回顾▼降血脂的13种中成药

为宝宝做穴位贴敷,应该知道这些

时常感觉心慌不安?这种病症可以自己调理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医千年抗疫史及新冠肺炎研究与思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宁刘景源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qingyea.com/dyjj/10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