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来给大家讲三味药,这三味药同出一源,功效相近,大家记住特异性即可,由于篇幅有限,就不讲故事了。
这三味药分别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在临床上运用的十分广泛。板蓝根颗粒我想是大家在熟悉不过的了
大青叶
苦,寒。
归心、胃经。
清热解*,凉血消斑。
1.热入营血,温*发斑。
本品苦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又入血分而能凉血消斑,气血两清,故可用治温热病心胃*盛,热入营血,气血两燔,高热神昏,发斑发疹,常与水牛角、玄参、栀子等同用,如犀角大青汤(《医学心悟》)。本品功善清热解*,若与葛根、连翘等药同用,便能表里同治,故可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咽痛等,如清温解*丸(《中国药典》年版)。
2.喉痹口疮,痄腮丹*。
本品苦寒,既能清心胃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有解*利咽,凉血消肿之效。用治心胃火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者,常与生地、大*、升麻同用,如大青汤(《圣济总录》);
若瘟*上攻,发热头痛,痄腮,喉痹者,可与金银花、大*、拳参同用;
用治血热*盛,丹*红肿者,可用鲜品捣烂外敷,或与蒲公英、紫花地丁、蚤休等药配伍使用。
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脾胃虚寒者忌用。
2
板蓝根
苦,寒。
归心、胃经。
清热解*,凉血利咽。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之功,而更以解*利咽散结见长。
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
若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温*发斑,痄腮,丹*,痈肿疮*。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之证。
用治时行温病,温*发斑,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紫草、*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
若用治丹*、痄腮、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饮(《东垣试效方》)。
煎服,9~15g。
体虚而无实火热*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1.板蓝根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板蓝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板蓝根能使离体兔耳和大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并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
3.板蓝根有解*作用。
4.板蓝根有抗癌作用。
5.板蓝根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6.板蓝根有抗红白血病的作用。
7.板蓝根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青黛
咸,寒。
归肝经。
清热解*,凉血,定惊。
1.温*发斑,血热吐衄。
本品寒能清热,咸以入血,故有清热解*,凉血,止血,消斑之效。
善治温*发斑,常与生地、生石膏、栀子等药同用,如青黛石膏汤(《通俗伤寒论》);
若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常与生地、牡丹皮、白茅根等药同用。
2.咽痛口疮,火*疮疡。
本品有清热解*,凉血消肿之效。用治热*炽盛,咽喉肿痛,喉痹者,常与板蓝根、甘草同用;
若口舌生疮,多与 同用,撒敷患处;
用治火*疮疡,痄腮肿痛,可与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如青金散(《普济方》)。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本品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热,且能凉血止血。
故主治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常与海蛤粉同用,如黛蛤散(《卫生鸿宝》);
若肺热咳嗽,痰*而稠者,可配海浮石、瓜蒌仁、川贝母等同用,如青黛海石丸(《证因脉治》)。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本品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息风止痉之功。
用治暑热惊痫,常与甘草、滑石同用,如碧玉散(《宣明论方》);
用治小儿惊风抽搐,多与钩藤、牛*等同用,如凉惊丸(《小儿药证直诀》)。
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脾胃虚寒者慎用。
1.青黛有抗肿瘤作用。
2.青黛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青黛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4.青黛有保肝和促凝作用,还能减少溃疡面积,具有较好的抗胃溃疡作用。
&治疗口腔溃疡,唇舌腐烂。
因为这三味药同出一源,所以它们的功效是相近的,但由于药用部位不同,所以也有特异性。大家来看看异同点。
相同处:
三味药都能清热解*、凉血消斑,可以用于疮痈肿痛、咽喉肿痛,也可以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尤其是血分的阶段。
不同处:
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对于血热出斑作用好。
板蓝根的优势是利咽消肿,治疗咽喉肿痛效果好。
青黛的优势主要是清肝热或清肺热,尤其清肝热,还可以凉肝定惊,治疗小儿肝热风动。
青黛不溶于水,可作为散剂冲服或做成丸剂,不做汤剂使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