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一直到现在刘德会还会每年都拿出来三个月的时间学经典,走到哪里《灵枢》、《素问》不离包。他说永远不要忽视对经典基本功的训练,效法古人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练到老。刘德会老师
◆刘德会老师是《正安古典中医私塾》的主讲老师之一,同时也临床针法实战班老师。网名针*,山东济南针灸医生,一手好针。对中医江湖典故以及各门各派如数家珍,是中医的活地图。博采众家,得归根复命针法,擅于内经针法,长于运用高级补泻手法飞经走气。初识刘德会
一九七八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的一个小渔村,一打眼看上去具有山东大汉的典型特征。想起之前曾在油麻菜的文章里看到过这个名字。
次见他是在办公室午餐时,他在很专心地吃饭,不看手机,不讲话,埋头吃饭,对于吃饭很专注这一点,我当时印象很深。
再见他是二零一八年的五月份,当时林杰老师和他在教室里相逢,两位形象高大的友人一击掌,那一瞬间动作很有武侠气息。
医路缘起
人的一生或许都会遇见几个贵人,刘德会也一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位引他入门的老先生,对他走入中医的职业生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那是在刘德会七八岁时得了中耳炎,去隔壁村有个老医生那里治疗,那是他们十里八乡的一位「守护神」,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赤脚医生,老医生可以用中西医两套体系给一方百姓看病(中医是家传)。
得此机会相识后,不知道为什么小小年纪的刘德会对于中医有种天然的喜欢,好像老医生那有什么魔力一样,有事没事总喜欢往老医生那里跑。
刘德会从小喜欢看书,而且读古籍很容易入门,一看就入迷他承认自己对读古籍是有一点天赋的。八十年代武侠小说满天飞的时候他就知道了任督二脉,老师对他的期末评语是这么写的:该生尤其喜欢看课外书。
家里没有读古书的人,父母也反对他读这些课外书。但是老医生很欣赏他,给乡亲们说他是个小才子,将来肯定会是把好手,这话传到他的耳朵里想来也是一种激励。
高中时刘德会就励志想学医,后来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学习。寒暑假就跟着老大夫看诊,跟诊时老先生都是让他先诊脉,然后再告诉他问题在哪儿,应该怎样学。
老大夫几点看诊特点令他印象很深:
1、凡是有大病的患者早晨不要吃饭去找他,诊脉必以平旦。
2、患者饮食不注意脾胃寒凉的比较多,这种情况下老大夫就交代患者先用生姜切片炸姜吃,吃暖了以后再用药。
3、临床上要善于用中成药。要学会合理搭配起来,不愿吃汤药的病人,中成药吃起来更容易接受。
老大夫擅长治疗带状疱疹,临床中治愈了几百例的带状疱疹,口传心授给青年时的刘德会一点:「带状疱疹水泡多的时候薏米的量一定要加大,局部疼痛激烈的时候必用大青叶和板蓝根,切不可多服,中病即止。」
后来他的大学老师讲:「那些赤脚医生才是在一线摸爬滚打的高手。」他说,对于这点自己深有体会。
求学之路
大一时听说有个老前辈「烧山火」针法做的很好,这个老前辈就是另一位对刘德会影响很大的陈乃明老师。
为了能见到陈老师,刘德会陪着腰疼的同学去找陈老师针灸。那是 次看陈老师针灸,从扎针到起针,如行云流水般的感觉,不急不缓,徐徐地做完了。当时他的心里想,这就是我想学习的针灸大家。
记得陈老师当时问他针灸应该怎么扎,他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的回答:「应该以平常心来扎,不要计较得失,不要为了追求疗效非要把病人治好。」老师听了非常高兴。
暑假期间为了练习扎针的基本功,从手一直肿到胳膊,第二天胳膊消肿了又开始练习。暑期回到家乡也想为缺医少药的乡亲们解除痛苦,那时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只要来找他扎针,一律免费。
后来遇到一个哮喘病人,当时用试试看的想法模仿了「烧山火」手法,取了合谷穴,然后病人从合谷一直热到迎香,烧山火的手法无意中就做了出来,这也是偶然中得到了窍门。
似有意似无意,无意当中现真意。如何把无意转化成规律?刘德会就开始思考,然后再临床。就这样一个暑假过来,手法的成功率就已经很高了。
陈老师当时出诊,刘德会每次去门诊都只是站在旁边看,不能说话,只能看着陈老师扎针。那时没有手机拍照摄像,全凭记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靠的就是老师潜移默化式的教导。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去琢磨,实在在临床中遇到难题,再找合适的机会向老师请教。
后来有一次陈老师单独给他说,我也在默默地观察你,我知道,即使不用我教你,你也能悟的出来。
记得有一次,学校邀请陈老师做学术讲座,他早早到学校门口等着老师,利用从校门口到教室的距离向老师请教了几个问题:
1、做「烧山火」手法的时候,这侧穴位没热,而另外一侧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陈老师回答:这种情况是对的,不代表你的手法失败,这是好的现象。
2、做手法时没热,反而凉了是怎么回事呢?
陈老师回答:这也不是手法失败,这是病人破阴寒外出,排完就热了,一般这种病人是虚寒体质。
3、扎足阳明胃经,得气后窜到别的经络上去了。
陈老师回答:我研究几十年了,这种现象学术上叫泛滑,这种病人的气特别容易调动。
时间过去了近二十年,刘德会回忆起这些细节时,谈起陈老师,言行中都是谦卑、恭敬、感恩的态度。
他说陈老师在晚年已经超越了「烧山火」、「透天凉」的手法,独创了逍遥针法,病人针扎上特别舒服,从里到外有种舒适的感觉。
有次有个病人心情不好,来找老师看诊,老师在阴陵泉上用了逍遥针法,行完针法后病人当场就哈哈大笑起来。
陈老师在晚年已经口头约定收他为徒,只是后来老师去了国外,年事已高后来又生病,拜师仪式这事就一直耽搁了下来,刘德会觉得这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
他说自己喜欢读书,不仅仅读经典,对古籍印刷都有兴趣,内经里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大学时就喜欢泡在图书馆里,图书馆的书找不到的都会找他帮忙,他都能找到。
他觉得买书是最划算的,能从中吸取很多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他说读经典,要有契入点,要有名师点拨,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开窍,像禅宗的开悟一样: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这一关自从他过了,后来就一直把内经放在他的案头。
半日临症半日读书
在临床中他发现病人并不是按照自己的知识体系生病的,病人没治好时很苦闷,觉得辜负了病人对自己的信任,特别是在疑难大病方面,这时他决定再次熟读经典,并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
半日临症半日读书,上午读*帝内经,下午临床,晚上四书五经。
把竖版的*帝内经进行句读(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每句读一遍都有一遍收获,边读边句读,这时就能看出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读完一遍再读一遍,然后再对比。读书宁涩勿华,不间断读完三遍时他发现自己的水平大长。
他还采用默写的办法,读完以后合上默写,那个时候他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我想那是下了真功夫的。
抓住经典,紧扣临床
病人是 的老师,是对自己 的鞭策。他说直到现在瓶颈每年都有,每当有看不好的病人,自己感觉羞愧时,便回头再去看经典。
一直到现在刘德会还会每年都要拿出来三个月的时间去学习经典,走到哪里《灵枢》、《素问》不离包。他说永远不要忽视对经典基本功的训练,效法古人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练到老。
针法基本功的练习和经典的学习是一样的,就是要在基本功的训练上功夫下到位。
比如说「烧山火」手法,扎上后可以明显感觉到热,临床特别有魅力,疗效特别好。其理论基础在内经,「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命名则在《金针赋》。
广东文介峰文老就很推崇《金针赋》,文老的文章里提到的轻浮豆许,和重沉豆许,这个豆许是非常重要的。我看他的文章,刘德会认为文老提到的豆许就是分层,天、人、地分层。
豆许是*豆大还是豌豆大其实不重要,解决了豆许就解决了皮肤丰厚的地方可以做烧和透,皮肤薄的地方依然可以做。
他说在眉头攒竹穴仍然可做「烧山火」,可以热到至阴穴,如果执着于到底是0.1毫米还是0.2毫米那就落了下着。
一开始掌握不了那么高级的手法,基本功先从毫针学起,毫针最细也最难,毫针调气最微妙。毫针最微,最微妙的意思,毫针最细不轻易伤人正气。
补泻无形谓之同精,全在手底下的功夫,无论什么补泻手法, 要顾护人体正气。
教学相长,经典是永远的老师
在教学当中,我也会发现问题,讲完课回去要重新弥补自己知识体系中有不足的地方,教学相长,这对于经典的认识也是重新的一个提高,再去认真地验证经典。
后来我效法古人闭门一年半,再次熟读《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
这时我有一个体会:以前看过的书当时觉得吸取得很好,到临床一段时间回头再读经典又不一样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现在在正安也教授课程,我发现兴趣是 的老师,只要有那股学习的钻劲,我相信将来这部分同学肯定可以成器。
我的教学有个特点,就是看不得同学生病,同学们心情不痛快,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听课,产生的气场交流也是不舒服的。来上课的同学只要我在,生病了立马给他扎上针,我喜欢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一个能带着你正确解读经典的人师,他不仅有无数个沉浸在高深经典中的日日夜夜,更要有多年临床上的验证以及善于总结的头脑,最重要的是,他愿意将这些宝贵的知识传授给你。正
安
好
课
学针的基础,针道的起步
年9月4日开始
每月开课
共20天课程
详情请联系班主任咨询(喜悦老师)(暗号:针法)
缘起当今中医欣逢盛世,前景喜人,种种利好,鼓励临床从业者或开办医馆或进修业务,此欣欣向荣之势尤为振奋。正安青年医生培养计划乃是梁冬先生发大愿为青年中医,尤其是个体青年中医快速提高临床,更好服务于患者所设立。梁冬老师寄语我们希望借由医师培养计划让 的中医学子恢复对中医的信心,让他们能够在临床上有实效,让他们成为中医的脊梁。而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实效的大夫,历史教给我们一个 的办法:跟有实效的大夫一起学习。成为真正的有实效的大夫归根之极乃提高临床疗效为本。然提高疗效说易行难也!此之径各有千秋,然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青年医生培养计划授课导师需满足二个条件:一曰:临床疗效高,二曰:不保守肯讲,肯将临证眼目之细微处合盘托出。古诗云:「鸳鸯绣出从君看,莫将金针度与人。」今有反其道而行之者,山东济南民间中医—刘德会(网名针*)即是一位。其人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二十余年,秉承孙真人,汤药治其内,针灸治其外,内外相扶,病必当愈之理念。临证尊内经针道之理,法于往古验于来今,上视天光,下司八正。承传烧山火,透天凉,逍遥针法、归根复命针法等。又广参国内临证大家及民间乡野高手,各家传师授经方时方于一炉,提炼出临证高效方剂、针药并用,内外合治。杜甫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经学员学习后,用于临床易复制、易上手,极大的提高了临床疗效,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学员提升中医疗效的整体实力,并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授课讲师刘德会◆正安文化古典中医私塾特聘老师◆网名针*,山东济南针灸医生,一手好针。对中医江湖掌故以及各门各派如数家珍,是中医的活地图。博采众家,得归根复命针法,擅于内经针法长于运用高级补泻手法飞经走气。课程特色——针道通神,合于天人刘德会老师的针法都出自于《*帝内经》,他认为《*帝内经》是针法的鼻祖,是集大成的经典。扎针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技术,在《*帝内经》里边讲的是针道。——针药并用,内外合治刘德会老师多年临床经验,不仅在针法方面见长,在临床治疗中常采用针药并用,内外合治之法,以期快速解决病患的实际问题。在课程中老师也会无私传授他多年的宝贵经验。——医案分析,互动教学课程通过大量真实医案的分析、辨证,短时间内使学生学习掌握,鼓励同学与老师有更多互动,在实践和问答中激荡,更好的掌握老师的精髓。——易学好用,容易复制刘德会老师讲课深入浅出,中医师学后运用于临床,疗效倍增;中医爱好者学后,也可以轻松复制,守护亲友家人。课程亮点1.以《灵枢经》《素问》为本纲,从基础的经络循行到穴位定位,再到五输穴、八脉交会穴、特定穴的主治和配穴方法,系统搭建传统针道体系,步入针经之门2.刘德会老师将传授 师承常见病症高效针方、汤方及道医体系中口传心授的临床秘钥学习内容1.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经络循行、是动则病、主治病2.十二经络适用的中药、方剂、针灸配穴规律3.五腧穴、八脉交会穴等特定穴的主治和配穴规律4.失传的单穴、独穴的临床应用5.十二经引经药温热寒凉补泻的详细讲解6.课堂实操指导授课对象1.愿意提高自身临床水平的青年中医2.广大中医馆从业人员,临床医生3. 中医爱好者课程费用元/人(共20天)*满20人开班。*正安医馆会员、正安文化老学员可享受98折优惠。*团报有优惠,可咨询班主任。
学员感受老师见颈后富贵包,遂施孔雀针法,风府左右各七针,耳后运针时胀痛异常有滋滋声,瞬间感觉头部蒸蒸出气微汗,留针时左右脑胀暖交互,取针后发现面色粉红清亮,中午非常清醒,有出微汗。下午膻中透鸠尾,水分+天枢,上巨虚老师找到明显压痛点,清理大肠垃圾,太溪补肾,太冲透涌泉,留针时上热下寒,特别是膝盖冰冷异常!取针后小腿足底暖且有胀麻感持续到第二天…非常感恩老师的慈悲心,随诊治疗心下胀满,还截断中风隐患,不是点到为止而是毫无保留,也让我再次体验到针灸的高级手法和立竿见影。
——罗同学分享
见识和体验了老师精妙的诊脉和「立针见影」的针灸效果。老师说我受过惊吓,当场为我扎针,那一瞬间真的很痛,但感觉有一股气流从头顶飞流直下,顿时整个人从恍惚中清醒,痛则神归,一瞬间感觉「心神」回来了!感恩老师的慈悲,把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无私传授,让我们少走弯路!把亲身长练的功法教给我们,让我们能强身健体!老师看不得大家身体的痛苦,为每一位同学扎针治疗,没有分别心,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医者父母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师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经典大门,指引我们学习的方向,年元旦将是我们学习中医新的开始。
——方同学分享
作为一名年轻医生,临床效果时灵时不灵,针灸仅能对付一般肌肉劳损病,内伤杂病则无从入手,怪自己用功不够读书太少,常不得要领,深知自己缺失学习中医最根本的精髓。几天课程中,折服于刘师渊博的知识与智慧,望闻问切针药功夫炉火纯青。刘师再三强调要多读经典,让我意识到缺失的精髓就在经典里!课后給自己做烧山火,当针尖处涌出一团暖意时,我感动了,刘师课上所传受的内容真实不虚!如今我在临床的治疗思路开阔了,遇上用药不佳或者不能吃药的,便可用针。自己的气感敏感了,病人的针感也明显了,像鼻炎感冒乳腺增生这些常用病也敢尝试针刺治疗了。临床能见疗效,才是硬道理!
——何同学分享
课堂掠影
开课学院深圳1.开课时间:9月4、5日10月23、24日11月20、21日12月25、26日年共8天课程,年12天,总共20天课程,每月1次课2.课程(喜悦老师)3.上课地点:深圳市福田区万基商务大厦6C版权声明:
1.本文原创首发于「正安文化北京」,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
2.图源:正安文化、摄图网,侵删。
3.今日编辑:长生,欲转载投稿等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