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水浒》的最后,宋江饮下*酒,唯一的牵挂是担心李逵得知自己的死后,会重新啸聚山林造反报仇,坏了梁山泊众兄弟的忠义英名,所以派人把李逵叫来,骗他饮下了*酒,一起上路。
现代很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宋江太厚黑,太残忍,太虚伪。但是,我认为宋江最后那句为了梁山众兄弟的忠义英名,却不能因为宋江在许多方面的虚伪而认为是假的,恰相反,正因为其厚黑与残忍如斯,其将死之时所牵挂的“忠义”之名恰恰是真诚的心声。
宋江无疑是个枭雄,他是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愿望的,这是他与只想和江湖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论称分金银的晁盖最大的不同。
在未出江湖之前,宋江很好地经营了自己的江湖名声,以至于后来飘蓬江湖之时,很多江湖人物一听“及时雨”之名,纳头便拜。如果真要细究他的及时雨之名,好像后来梁山的大部分好汉都没有接受过宋江的接济,那怎么就根深蒂固了呢?其实,有时候宣传比实际行动带来的效果要大得多,放在今天也一样。宋江非常善于笼络人心,这一点水浒几乎处处有笔法,收武松、收李逵等情节都是典型,自不必细说。
然而,以上这两点晁盖未必差到哪里去,宋江真正有别于晁盖的地方在于:宋江有高于江湖又切合于江湖的路线和战略规划。这点其实是很重要的,像晁盖这样好的大哥到后面为什么大家没有效忠于他而是站在了宋江身后,尤其是吴用的改变立场,这背后很重要一点就是,晁盖的思维只局限于一大帮江湖人物啸聚山林的眼前,至于长远的路线和战略规划几乎是没有的,而反观宋江,不仅仅是提出“招安”路线,包括他当了山寨之主后的各种布局,树“替天行道”旗,分配马步*后勤等,都完全要高于一般的江湖格局了。
所以宋江那句词“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很多人以为宋江做老大纯粹靠权谋,殊不知这经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到了一定程度有时候就是靠文化来决定其高度的。也因此,相比于晁盖,宋江能吸引呼延灼、关胜这些朝廷将领投降宋江。
宋江的自我实现愿望是什么?当然不是做山大王,但也不是造反当皇帝,后者不是更好?但无论梁山还是宋江,都不具备建立一个足以统治天下的*权的任何条件,这一点宋江清楚,梁山上除了李逵这种愣头青大部分人也清楚。
那么剩下的路是什么?很多人可能看不起宋江的招安*策,可这是当时自我实现的唯一路径。整部水浒最伟大之笔,就是写出了一群明明本该是社会非常中坚的人,结果却被这个社会堵死了所有的晋升之路。宋江在浔阳江头题反诗所说的仇恨是什么,是恨这个社会不容许小吏进身,使得自己这样一个攻经史有权谋的人却只能“猛虎卧荒丘”。
所以宋江改聚义厅叫忠义堂,这忠义二字真的只是忠于皇帝这么简单么?不,他说的还是他个人和梁山好汉的一条自我实现的路。此忠义不仅是忠于皇帝,义于兄弟,更是忠义于自我实现。
后来,他终于带着众兄弟招安了,也得到机会去打辽国,征田虎、王庆、方腊。可最终却发现哪怕你进入了体制,你的自我实现依然受到这个腐败的体制的全面压制,不得善终。那这时怎么办,不可能走回头路再回去啸聚山林了,那么只能把这条路延伸到死后的名上面了。
也许你会觉得,人都死了,还能怎样?可是真正的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精英分子是很在乎死后的名声的。对宋江而言,哪怕要死,我也要把这个“忠义”形象保持下去,虽然身死了,在世间也留一个好名声,这也是他自我实现之路和愿望的延续。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宋江把李逵招来一起死,某种程度是如书中所说为了梁山众兄弟的忠义之名不被损害,而更深一点说,也是为了自己的忠义形象在死后延续,这反而真正才是他这般厚黑者的行为。而花荣、吴用作为最懂宋江的人,知道活着造反也不是,继续跟朝廷合作也不是,选择跟着自杀,这不仅仅是忠于宋江这么简单,而是追随宋江的这一追求忠义形象的自我实现之路而去了。
读水浒读到最后,*归蓼儿洼,却又发现原来所谓自我实现之路,竟也只是一场被命运扼锁住的困局罢了!读水浒,读的不是江湖,而是深深的无奈,还有无奈后的亘古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