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学自汉代到清代,各个时代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而且历代相承,日渐繁富。
到了现代,中草药已达种左右,而每一种中草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中草药讲究“君臣佐使,搭配相辅。”合理的搭配可产生协同作用,增进药材的功效。
西洋参+黄芪
《本草备要》记载:“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脾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黄芪,古写“黄耆”。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说:“黄耆,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
取西洋参5克、黄芪5~8克,洗净倒入沸水,加盖焖约5~10分钟即可饮用。
二者搭配可起到养阴安神、清火益气的作用。
枸杞+菊花《本草汇言》记载:“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本草正义》记载:“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
取枸杞10克、菊花3克,洗净倒入沸水,加盖焖约15分钟即可饮用。
两者搭配,可起到清肝泻火,养阴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虚火上升、身体疲倦、经常口渴等人群。
铁皮石斛+麦冬《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弱,强阴,久服厚肠胃。”
《本草正义》记载:“麦冬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
取铁皮石斛6克、麦冬10克,洗净倒入沸水,加盖焖约10分钟即可饮用。
两者搭配,可起到养阴清热、生津利咽的作用。
金银花+大青叶+甘草《神农本草经》记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
《中国药典》记载:“大青叶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取金银花10克、大青叶12克、甘草3克,共同泡水代茶饮。
三者搭配可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帮助祛除体内湿热。
正文配图源于觅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