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花最美的村庄里,终于遇见遗世而立的

(一)

芒种之后,天气渐渐炎热和明朗。我不禁怀念起初夏的茶山。那时,已到了茶季的尾声,风雨晦明变化,常见雨水打落了那些白色桐花,安静的铺满了山路的弯道。

美国女画家乔治亚奥基弗说,“某种意义上,没有人真正看过一朵花。”但我觉得,眼镜大叔一定有看过。因为他几乎整个春天,都呆在漳平的茶山里。

眼镜大叔是茶人张列权的外号,他个性开朗热忱,总是身着素色麻衫,戴着眼镜,蓄着花白长发,朋友们也常亲切的称呼他“大叔”。他是漳平本地人,对于漳平水仙这种小品种乌龙茶已有十年的执着。

我对只专注于一种茶的茶人,总有一种敬意。人只要愿意活得简单纯粹,就一定会独特的领悟。

大叔几乎熟悉漳平区内每一个山野的隐秘之处。哪里有最为肥厚的苔藓可挖,哪里又有最茂盛的桐花飘落,哪里有最古老的老枞茶树,甚至是,每一个山场的海拔他都知晓。因为他的手机里装着测量海拔的软件,看到生态良好的山场,就要监测一下。

他还玩直播软件,一路上,我们去了赤水,北寮,中村,南洋,他对着素未谋面的网友们吐露着那些茶和山的秘密。

(二)

山中烟岚四起,时晴时雨,累日的水汽弥漫在山路上。对于我们这些游玩的人来说,自然是极美的场景,而做茶的农人,却叫苦不迭。雨天基本上采不了茶,就算是天空放晴了,茶的品质也会受影响。

而且漳平水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茶,基本上不做拼配,每天的茶都是一个价格,茶农们会把做好的茶,标上日期。雨天的茶,自然就卖不上好价格了。

采摘下来的青叶,一般是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会及时送去晾晒,茶农把茶青均匀薄摊在竹席或者水筛上,让暮春初夏温和的日光照射,在晒青时,就可以闻到青叶萎凋的香气了。晒青后,再把茶收入阴凉的室内,摊匀上架,静止一个小时。

再是摇青、炒青和揉捻。过程采用半手工半机械的做法。看师傅一次次摇动水筛,一次次揉捻茶叶,清澈的香气氤氲在整个茶厂里。

▲采青

▲晒青

▲晾青

▲摇青

▲揉捻

▲挑去残片和茶梗,准备压饼造型。

我最喜欢看压饼的过程。漳平水仙是闽南乌龙中的小品种,也是 紧压型的乌龙茶,压饼自然是为了运输方便。最早的茶饼是6cm×6cm,喝茶的时候需要掰成两半,经过几代改良,变成了4cm×4cm,每块茶饼8~15g。

每一块小小的茶饼,都是手工压制。当地的妇人操作压饼的过程很娴熟,用木制模具放置在白色纸面,然后抓一把茶塞进去,再用木槌用力冲捣,移开木模,将纸包扎紧,热封定型。

令人称奇的是,包茶的妇人,随手一抓就正好是8G,偏差很小。所谓熟能生巧,大概就是如此。

漳平水仙属于清香型乌龙茶,晒青较重,发酵度较高(50%),但是由于轻焙火,所以茶味鲜爽清甜,如果你闭上眼睛,会在杯底闻到一种清澈的味道,仿若春天山野间清风和野花的味道。

(三)

一百年把水仙茶从闽北带到漳平来的人,叫做刘永发。他到闽北学茶,并将茶种引进到当地,又独创了乌龙紧压茶饼,他在饼纸张上加盖了“永发记”,是漳平水仙最早的商号。水仙茶算是一种比较茁壮优质的茶种,就这样在漳平生根发芽,普及开来。

巧的是,今年春天我正好回闽北外婆家,去了趟小湖镇,这里是水仙的发源地,沿着溪流进山,山气弥漫,一路上坑涧里,农家院里,都常见老枞水仙的身影。不少都是百年以上的树龄。老枞分布较散,当地人一般放任其自由生长。

闽北的工艺与闽南的有不少差别,漳平水仙鲜爽清甜,小湖水仙则是饱满醇厚。过去,人们总是往搪瓷缸里投一把“走水茶”(多是未焙火的水仙毛茶),滚水随意冲下,等放凉时,撮一口冷茶,啧啧有声。比起精细的茶道,这种喝法,真的很接地气,冰凉的茶汤在喉中流动,甘甜解暑。

大叔也说,小时候喝茶是大壶配大饼,一块饼掰两半,热水一冲,便是全家人的饮品。所以,当离开故乡后,就只有用这茶味去怀念逝去的岁月,和浓厚的乡情。

▲绿叶红镶边

与绿茶相比,乌龙茶不求鲜嫩,与红茶相比,乌龙茶不求甘甜,它是一种非常平实的味道,好像你在巷子口,柴火炊烟里,偶遇一位老友,寒暄几句,又被市井吆喝声打断了。

走在这些遗世而立的村庄里,看田人相与归,回想不为众人所知的水仙茶味,似乎还有亲切的甜。

漳平水仙/小湖水仙,请移步淘宝店

赞赏

长按







































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
河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qingyea.com/dytp/2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