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苏州特有的味道
碧螺春的好滋味,除了原料本身外
炒制工艺也十分重要
要说标准工艺无非16个字
高温杀青、热搓成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
但是,同样的16个字
到每个炒茶大师的手法上,又有所不同
今天,16位炒茶大师聚在东山,一较功夫高下
现场的各位炒茶大师可谓是大有来头,都是炒茶制茶的行家里手,可谓个个身怀绝技、身手不凡。
炒茶前先来洗洗锅。一年未用的铁锅难免留有铁锈,用清水洗过后,还得先炒一锅老茶叶,一是为了去除铁锈味,二是为了增加清香味。
灶台前忙着洗锅,炉灶后,负责烧火的人也严正以待。
青叶下锅,首先杀青:当锅温达到°C左右时,将茶叶投入锅中,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火必旺,旺则茶水绿,香味足。然火旺必须翻炒迅速,不然贴锅的茶叶会焦掉,以致茶水有火气。
现场的大师们,手法各不相同,看得旁人眼花缭乱。
炒锅的热度加之比赛的紧张激烈,让选手们汗流浃背。
选手中还有“女汉子”的身影
揉捻:要求锅温80°C以上,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
搓团:当茶叶达六七成干时,大约在15分钟后,锅温在50~60°C时开始搓团。
显毫: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
烘干:锅温 0°C上下,且当达叶达八成干左右时,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全程约为45分钟左右。
激烈的现场炒茶后,专业评委从色香味形四方面来评分,以原料的用心选择、各方面平衡点掌握得好来作为评价标准,最终前9强出炉
特等奖:
苏州市思梅茶叶有限公司
企业商标
一等奖: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北望茶场
企业商标
苏州市东山东灵茶叶专业合作社
企业商标
苏州市东山御封茶厂
企业商标
二等奖:
苏州西山明前茶业有限公司
企业商标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
企业商标
苏州东山茶厂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商标
苏州市吴中区庭山碧螺春茶叶有限公司
企业商标
苏州市东山跃文茶叶专业合作社
企业商标
编辑朱雪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