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苏州出美女,被采碧螺春的姑娘惊艳到了

最近朋友圈里潮什么?春游+品一口苏州好茶碧螺春…

晚报君可是把这两件事儿一并做了。没想到的是,这个过程里被惊艳了好几波!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不枉此茶园之旅!

波惊艳:

采茶的碧螺春姑娘美呆了

  其实这是晚报君特地安排的养眼福利:姑苏晚报联合吴中区农业局推出“吴地优鲜,优先到家”的碧螺春传统工艺体验活动——昨天,《姑苏晚报》5名美女记者化身“碧螺仙子”,跟着采茶队伍起早来到洞庭山碧螺春的产区金庭镇、东山镇,随着制茶师傅一同走进茶园,大把地体验回春天茶叶季抢收的辛劳。

第二波惊艳:

茶园是个世外桃源

  看完美女,晚报君才顾得上欣赏大环境,结果再次被惊艳。惹得跟晚报君同行的长三角地区新媒体联盟记者团和苏州市摄影爱好者们纷纷赞叹:“空气真好,山清水秀,难怪能产出这么好的茶叶。”

  张炎龙、冯瑞渡、瞿金根、俞瑞榛、周华民等知名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纷纷端出“长枪短炮”。

  因为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的一切都仿佛充满灵性。

第三波惊艳:

碧螺春来自大师之手

  你以为一碗上好的碧螺春是随随便便来的?

  给“碧螺仙子”做师傅的,是东山镇的苏州洞庭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施跃文和来自金庭镇的洞庭山碧螺春“炒茶大师”蔡国平。

蔡国平:“我17岁开始跟着父亲学炒茶,今年49岁,要说炒得好,主要还是经验多一些吧。”

年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

年洞庭山碧螺春“炒茶大师”、

西山组 名

施跃文

年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茶王擂台赛的

而且他家是“炒茶世家”:祖母周瑞娟曾经是碧螺春全国大赛女“状元”。当年她有幸亲手为朱德总司令炒茶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而周瑞娟的曾祖父则是每年开春 个采制碧螺春进贡给朝廷的茶农,被村里人称为“碧螺老人”。

第四波惊艳:

一杯好茶是这么来的,真是涨姿势了

从采摘青叶、拣剔鲜叶、手工炒制……都来自大师之手。

1、采“全部是纯手工劳动,碧螺春能不珍贵吗?”

蔡国平在一旁仔细指导:用指头轻轻拔,拔的时候要将大叶避开,这样能够减轻下一步拣剔的工作量。

“采下的青叶按照鲜嫩程度,分成芽尖、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越嫩越珍贵。”原来如此!这可是品评洞庭山碧螺春品质时重要标准哦~

2、挑“一杯正宗的碧螺春茶中,蕴含了多少人工啊!”

到了给鲜嫩的叶子的美容时间

“颜色不够翠绿的不要。”

“这片叶子拿掉,太大了。”

“拣得净”是碧螺春茶采摘的一大特点:“制作克特级碧螺春茶约需7万个左右的嫩头,称得上全国名茶之最。而特级碧螺春不但要求嫩芽幼嫩,还要大小、长短整齐匀称,嫩芽叶长约1.6-2.5厘米。”蔡国平捏起桌上一根嫩芽做示范,“炒制前要对每个芽逐个挑拣,清除杂质,去掉大片。”

3、炒

到了碧螺春最重要的一步,赫赫有名的“茶王”施跃文已经备好拣剔完毕的青叶在等待大家。

“茶王”的大铁锅固定在土灶上,锅下有老人用木柴生火。“炒制碧螺春七分火工三分炒,上下配合得好才能炒出好茶来。”施跃文边把青叶往铁锅里放,边告诉大家,正宗洞庭山碧螺春一定要用这样的土灶、铁锅炒,火候和时间都非常讲究。

“杀青时青叶量不能太多,一锅青叶重量在0.6公斤左右,太多了容易杀不透而色泽焦*。”

看着施跃文的一双手掌在锅中熟练地揉搓着青叶,你难道不好奇这锅底难道不烫吗?

“茶王”说:“杀青时温度高达℃,如果是生手就很容易长水泡。”

约30分钟后,一锅翠绿的青叶变成了“纤细多毫,卷曲呈螺”的 碧螺春,体积也缩小了很多,原来,平均1.2斤青叶只能炒出0.3斤茶叶。

晚报君整个过程中目不转睛, 只能感叹“经历这么多复杂的人工才能做成这么一小把茶叶,碧螺春简直是一件 的艺术品。”

此时的东山,夕阳西下却茶香满溢,美不胜收。难怪如此绝妙的碧螺春能够引来各地牌照的车,车主们只为买到新茶。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自珍。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如今的碧螺春还是清代陈康祺诗里的碧螺春,这么多年你确定?

要知道,为什么晚报君来这片茶园,就是因为这里为了保护洞庭山碧螺春原产地特有的小叶种茶树纯正“血统”,茶树棵棵都有近百年树龄,不与外地品种“混血”。

蔡国平告诉大家,位于葛家坞的深山坳里还有一片面积多达亩的有机茶园,那里的茶树年龄更大,但是因为地势陡峭,晚报君没能一睹真容,这片山坳更多了层神秘感。

晚报君只知,那里香气不易散发,茶叶花果香气尤其浓郁、特别原生态。

难道,是传说里的地方吗?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北京治白癜风 的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qingyea.com/dyhj/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