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澄海,九月初九吃粿头,你吃了吗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潮汕民间,只直接称它做“九月九”。在潮汕,至迟到南宋初年,就有重阳登高宴集的风俗。到清代又有"竞放风筝"的新时尚。

那在澄海又有什么样的习俗呢?

1祭祖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有一些潮汕乡村也将重阳当成祭祖的节日,潮俗在重阳节祭祖的都是家境比较清贫者,他们无力在每个祖先的忌辰都祭拜,便在这一天做个总的祭拜,求得祖宗谅解。

2登高

重阳登高习俗,从西汉时期就已经流行。有关登高缘因,人们社撰了这样一个传说。《续齐谐记》曰:东汉时汝南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术,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告诫桓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有大灾。你可速回家,让家人皆准备一只装有茱萸的绛色袋子,系于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可消灾免祸。桓景听罢,匆忙回家,遵从师傅所嘱,令全家登高。到傍晚回家一看,院中的狗、猪、羊、牛均已暴死。费长房闻讯说:这是家畜代你全家受了祸。这传说虽属无稽之谈,但反映了古人迫切期望消灾避祸、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潮汕各地昔时士大夫重阳登高雅兴之浓之盛。文人们重阳登高宴游,常赋诗言志,这在府县志的艺文部分便可见到。

3放风筝

放风筝是潮汕群众性的一种民间游戏活动。潮俗的重阳节放风筝之所以盛行,是因为此时节,天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 时期。

潮汕地区风筝多是小号的,种类很多,造型有神话、动物、人物、龙凤、鱼虾、器皿等。在潮汕农村,有不少人相信九月九日“重阳节”是“转运日”。因而此日有些人携带自己的风筝登高放飞,意谓“衰运”尽去,“好运”将来。人人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风筝顺利高飞并任其飘远,以偿心愿。不少风筝在放飞时断线,故潮谚曰:“九月九,风筝断线满天走。”潮汕人忌捡断线飞来的风筝,怕捡到别人的“衰运”。

4食粿头

粿头:现在它几乎成为了澄海人喜好的“时膳”食品了,每逢重阳节,澄海盐鸿、东里、溪南等地,就一直保持有做青叶粿、食青叶粿的习俗。在潮汕众多粿品当中,我觉得做青叶粿是最为简单的,它不用粿印,也不用讲究形状,只是用手将和好的面团捏成椭圆形,压成粿片就行,千万不要以外表对待美食,不然会错过很多好吃的美味的,它虽看起来其貌不扬,吃起来却清香满口。

最主要的食材是鸡屎藤,名字虽难听,却是一种能清热解*的草药。除了鸡屎藤,还需集齐真珠花菜、苦刺菜、枝香草、脾仔草、金不换、益母草、叶下红、秋瓜叶等,才能召唤粿头。

但现在青草越来越难找,人多花不起工夫,除了盐鸿还保留有集齐九草的习惯,其他地方,能找到鸡屎藤,已算正宗了,更多的,只是将秋瓜叶以一当九用。青叶粿,这种用植物的叶子和大米做成的米果品,其貌不扬,薄薄的、扁扁的,像一片大耳朵。它不用印模印出来,而是用头头尾尾的边角料捏出来的,所以有人叫它“粿头”。

制作方法

先将青叶粿粉盛入盆内,在中间抹开一个凹槽,紧接着盛入热粥

在粥里加入少许盐跟糖,搅拌均匀

加入适量的食用油,继续揉面,揉压成团

分团搓圆压扁,厚点的话再用手掌作刀状锤打几下即可

做好的粿头,围成一圈贴在鼎壁,在大鼎中央加水,开火加热将粿头慢慢煸熟,期间用开水将其淋湿。

煎出来的粿头 比蒸的好吃

以前买青叶粿还有沿街叫卖的,就一辆推车,装上一篮热腾腾的青叶粿,盖上保温防尘的粗布,一声声“粿头~粿头”,带来了一阵阵怀念。

在重阳节这一天,

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回家陪陪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看看电视,喝喝茶,再配上一块带有悠悠的药草味粿头~

部分图片来源:盐鸿生活、杏园临风、潮邑时光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治的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qingyea.com/dytp/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